杜夫人连声笑道:“好好好。”卞夫人向她道喜。曹操立刻叫王朝云铺纸研墨,提笔写了一封信,允了此事,命人快马加鞭送到荆州。
杜夫人和卞夫人见他事多,携手去了。忙至午后,吃罢饭,见春光融融,曹操便出去散闷。
行到一处亭外,望见碧水如玉,粉樱似雾,便知春至。
过了石桥,到了岛上,穿过亭子,忽见青石板上铺着狼皮褥子,上面躺了翘着腿的小儿,旁边睡着一只乖巧的狸奴。
曹操大吃一惊,忙叫左右:“快找太医,丽奴这嘴难道被猫抓肿了?”原来丽奴的嘴巴不知为何又红又肿。
丽奴睁开眼睛,慢悠悠将“嘴巴”一拔,原来是块柿饼,继续咬着,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柿饼,举着问:“大父吃柿饼吗?”
曹操又气又笑,接了来,见春光正好,青石板也大,遂赶走了狸奴,与丽奴一起躺下晒太阳,“怎么在这里睡着了?”
丽奴抓出柿饼,指着天道:“大父,天上的太阳照过阿母。”
“想你阿母了?”曹操问。
“嗯。”丽奴叹了口气,然后小大人似的道:“一家人总有一个要外出打仗,大母在家,大父就经常出去,阿翁在家,阿母就经常出去。”
曹操噗嗤一下笑出声:“不出一年半载,你阿母就能回来,说不定还给你找个小媳妇?你阿母就给你衮小叔找了个小媳妇。”
丽奴听了,猛地坐起来,起身要走,曹操忙问:“你要去哪里?”
丽奴想要十个老婆?
我看他是想要十个师傅!
郭柔收到丽奴涂鸦般的亲笔信以及曹丕哭笑不得的解释, 气得提笔回复。
她心道,就丽奴这样出身还想父母给他发老婆,纯属白日做梦。他大父的原配丁夫人和离归家, 他父亲的原配夫人也和离归家, 连续两代,即便外人不说,郭柔也不想祸祸人家小娘子。
想着, 郭柔特意给曹丕写了此事, 要他留心些,待丽奴大些再找合适的妻室。
写到此处,她不由得思索起,为什么曹氏两代逐了原配?
这对父子的情形虽有不同, 但究其根本,两人或是曹氏的初创者, 或是继承人, 本身已有或者即将继承曹氏的一切,不会受岳家的辖制。
丽奴作为长孙,情形与其父类似……
不过, 这样好玩的信,一定要保留下来,作为丽奴一辈子的把柄。郭柔郑重其事地将信收好,又亲笔给他写了回信。
当然不是找十个师傅的事,这样的“好事”郭柔督促子桓去做。她特意用印写了一封煞有其事的事,令丽奴监督子桓的饮食。
子桓嗜甜, 每日不可无糖,原有郭柔监督,尚好些。郭柔怕自己走后, 他放纵口腹之欲,而糖油吃多了易引发头疾。故而郭柔便将此重任托付给了丽奴,还有山君。
郭柔郑重其事地写完,搁下笔,拿起曹丕寄来的文章。子桓说,他要写出亘古未有的文章,暂且起名为《典论》,点评历代文章。
“盖文章,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……”郭柔重新拿起,口里默念。之前不乏文人墨客点评前人文章,但都散落在章句篇章间,未有系统性的论述。
子桓要做的是全面地、系统地、理性地点评前人文章。这是一项大工程,不仅需要作者本身才气非凡,还要他博览群书,更重要的是不以自己的好恶为好恶,保持理性。
曹丕正是这个人。
郭柔初闻此事,又惊又喜,叹服他于的才气和志向,也忍不住起了攀比之心。
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谓为三不朽。子桓能执笔,书心中畅想,一展所长,她难道不能吗?
听闻曹公也正在写兵书。
故而军政要务之余,郭柔在晨曦灯下执笔书写。曹公善将兵,故写兵法;子桓善文,故写文学点评;而她擅长的则是治国理念。
再次被群鸟叫醒时,郭柔灵光乍现,来不及批衣,就在纸上写下文章的名字——《国富论》。
“人类进步的根源不在圣人,不在道德,而在于农业和医学。仓廪实而知礼节,医学救死扶伤延续人类寿命。故而不可不重视农业和医学……”
郭柔文思泉涌,下笔如有神。农业要发展,不仅要引进良种,如张骞出西域带回的胡麻、核桃、苜蓿等,也要培训良种,如选出耐旱的稻麦种子,还要施肥,更重要的是朝廷要奖励农耕、轻徭薄赋、修筑水利……
也唯有朝廷能组织大规模的人手挖渠开陂,治理大江大河。
郭柔不仅这样写,也这样做。曹蒯两家联姻之后,蒯越率领蒯家一支以及荆州部分家族前往邺城任官。
他任职的南郡太守,暂时有郭柔权摄。郭柔招了几个荆州世家娘子,作为自己的助手,日夜随侍左右。
蒯三娘端着一盏茶过来,忍不住打了个哈欠,呷了一口,见郭柔放下笔,说:“少君,天色已晚,早些去休息。”
郭柔将文书放回去,转着脖颈,又